每年夏收、秋收過后,我國廣大農村尤其是在北方以旱作農業為主的地區,田間地頭到處可見焚燒秸稈的沖天大火,滾滾濃煙遮天蔽日,村莊上空到處彌漫著幾乎令人窒息的污濁空氣,甚至連城市里的居民也不能幸免。面對這人為的大氣污染,人們無不怨聲載道。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已經成為擺在各級地方政府和廣大農村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以解決的難題,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專業解決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
1、焚燒秸稈危害嚴重
焚燒秸稈危害很大。一是造成了生物資源的浪費。秸稈除了作為燃料、飼料和肥料外,還可用于種植食用菌、造紙和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可以說,秸稈應該是個寶。二是導致了大氣環境的嚴重污染。焚燒秸稈會導致空氣中總懸浮顆粒數量明顯升高,焚燒產生的滾滾濃煙中含有大量的C0、C02等有毒有害氣體,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三是焚燒秸稈還會使土壤表面溫度增高,燒死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也會損失65~80%,使土壤板結、不耐旱,吸水保墑能力大幅度下降。四是焚燒秸稈極易誘發火災事故,嚴重的煙霧還可能影響空中飛機和高速公路上汽車的安全行駛等,每年夏秋季節因秸稈焚燒而引發燒毀莊稼、樹木、農舍以及引起飛機航班晚點、延誤的事故屢有發生。嚴重的危害和沉重的代價已促使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作物秸稈焚燒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妨礙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協的重要禍患之一。
2、焚燒秸稈是無奈之舉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于秸稈“禁焚”工作一直非常重視。農業部曾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陜西、山東、安徽、江蘇及四川等旱作農業主產區認真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禁止秸稈焚燒。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也曾聯合制定了《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大力推廣機械化秸桿還田、秸稈飼料開發、秸稈氣化、秸稈微生物高溫快速漚肥和秸稈工業原料開發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成果,并通過這些措施來減少和禁止秸稈焚燒。各級地方政府也在千方百計地開展“禁焚”工作,不少市、縣、鄉鎮廣泛推行了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了分片包干、層層落實、逐級負責的崗位責任制。有的地方還專門抽調大量人力建起了“禁焚”巡防隊,日夜進行巡邏查防,甚至還有個別地方不惜動用警力及治安處罰等手段進行嚴防死守,但依然是收效甚微,大量的秸稈仍然被焚燒殆盡,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很好的利用,比如經過秸稈顆粒機、秸稈壓塊機壓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或者顆粒飼料,生物質成型燃料是替代煤等化石燃料最佳的選擇。
為何秸稈焚燒年年禁,卻總是屢禁不止呢?為什么廣大農民明知秸稈焚燒既嚴重污染了環境,又影響了日常生活,卻年復一年地仍然將作物秸稈在田間焚燒殆盡呢?筆者曾跟隨中國一拖集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題調研組”深入到豫西地區的一些縣鄉、村鎮進行調研,在和農村基層干部及農民攀談中發現,其實農民也并不想呼吸到處彌漫著有害氣體的污濁空氣,對于付之一炬的作物秸稈也是心存無限的吝惜,但他們之所以還不顧違抗政府的“禁燒令”而偷偷摸摸地將秸稈付之一炬,其中隱含著諸多出于自身現實利益的考慮,實屬無奈之舉。由于現在大部分作物都是采用機械化收割,機械收割后留茬大都比較高,如果不經焚燒處理很難進行播種作業。加上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耕地面積已經減少,如果收獲后的秸稈不經任何處理就收集堆垛在田間地頭,又會占用很大的可耕地,造成秸稈與人爭地的新一輪矛盾。如果采用秸稈粉碎還田方法,則至少再要花300 - 450元/hmz,這對于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的糧食作物來說,幾乎又是一項農民無法接受的支出。更何況還田的秸稈中只有1/3可以轉化為肥料,其余2/3不能發揮作用,還要花錢購化肥幫助其腐爛轉化,如此一來,農民們還是覺得焚燒最為簡便劃算。
3、"禁焚”要善于疏導
要徹底改變秸稈焚燒這一習慣,不僅僅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更多的工作還是要放在為秸稈尋找出路。筆者非常認同一位學者的觀點:“在秸稈堆積和土地復耕、在煙霧繚繞和一家人的種地吃飯沖突中,自利是大多數人的自然選擇”。筆者認為,對于秸稈“禁焚”工作不可以畢其功于一役,采取過激甚至是粗暴的手段進行強令禁止。換言之,秸稈焚燒不可能一禁了之。如果僅僅出臺措辭嚴厲的“禁焚令”,或以處罰手段簡單行事,都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說對焚燒秸稈進行嚴查強禁是“嚴堵”之計,那么為秸稈尋找出路才是“疏導”之策。筆者之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秸桿焚燒問題,還要有“疏導”之策。只有真正找到消化秸稈的出路,并且為農民回收利用秸稈提供各種便利條件,讓農民從秸稈回收利用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利益,農民才會樂意接受和真心擁護,并自覺自愿地配合參與。
各級政府和農業管理部門應認真汲取以往“禁焚”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切實改變以往過多地依靠行政命令和簡單的經濟處罰手段為“宣傳動員、政策指導、觀念引導、技術支持和幫助尋找出路”上來,盡可能地采取如統籌規劃農作物生產種植區域,協調理順農機和農藝的關系,鼓勵推廣先進的耕作方式,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以及對先進的耕作方式以及機械設備進行補貼扶持等調控手段,通過政策指導、輿論引導和經濟杠桿等手段推進秸稈“禁焚”工作的普及與推廣。
4、綜合利用推動秸稈“禁焚”工作
早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作物秸稈不僅是難得的飼料,還是我國農村最重要的燃料資源。隨著我國農村生活能源結構的變化與集約化生產的發展,作物秸稈才逐步從傳統的農業原料演變為一種無用之物,被排除于衣業生產的內部循環之外。近二三十年來,我國農村工作者和廣大科研人員一直在為作物秸稈尋找出路,開始探索和挖掘作物秸稈的回收利用價值,并且已經取得了許多令人欣慰的科研成果。作物秸稈具有以下價值。
4.1碩大的燃料資源據有關資料顯示,每生產1t稻谷和小麥可產t左右的秸稈,我國每年可生產農作物秸稈6億-7億t,如果用作燃料,可折合約3億t的標準煤。
4.2優良的牲畜飼料秸稈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以及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牛、羊等牲畜非常喜愛的飼料品種之一。秸稈氨化、青貯作飼料發展養殖業,前景十分看好。我國每年生產的農作物秸稈可折算成相當于L 5億t用作飼料的糧食消耗。
4.3土壤的有機肥料據專家測算,“秸稈中,氮、磷、鉀含量相當于正常使用化肥量的1/4。在現有條件下,若按照土地還田麥秸,可增產糧食375kg/hm以上,并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機質,促成土壤生態的良性循環。
4.4用途廣泛的工業原料不同的農作物秸稈可以廣泛應用于生物燃油、生物發電、建筑裝飾材料及飼料工業等多個領域,成為支撐現代工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生物質資源。
5、秸稈回收商機無限
從秸稈回收利用技術和處置方式上看,目前比較成熟和最為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幾類。
5.1秸稈粉碎還田 在作物收割過程中將秸稈粉碎加工,直接撒播到田間或者通過旋耕、深耕式作業進行覆蓋或深埋,作為土壤肥料。
5.2秸稈集中堆放將收割后的秸稈直接收集起來集中堆放在田間地頭,或者打捆后搬運出田間另找地方堆放,等待日后處理或出售。
5.3秸稈壓縮致密成型(簡稱秸稈壓塊) 利用機械、油壓或環模技術使鍘短的秸稈在型腔內連續受力擠壓成型,壓縮后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15 -1/16,密度達到0.6-
1. 2g/cm3,熱值在19646kj/kg左右,有效的提高了容重、熱值和燃燒性能,大大提高了秸稈燃料的品位,可廣泛應用于家庭燒飯取暖、工業鍋爐及秸稈發電。
5.4秸稈飼草加工如秸稈袋裝微貯飼草加工技術,將秸稈擠絲揉搓加微生物處理,使飼草熟化,口感好,更利于食草動物消化與吸收。飼草貯存期長達2年,解決了畜牧業發展冬春季草荒問題。該項目還能延伸加工出價值不菲地秸稈“營養商品草”,而且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5.5秸稈氣化國內已經推出秸稈氣化技術。將各種秸稈通過氣化爐熱解氣化產出可燃的秸稈氣,供生活、生產使用。秸稈氣化是秸稈利用的一項新技術,一些地方建設秸稈氣化站的相關技術也日臻成熟。
5.6秸稈發電從2004年中國首個秸稈燃燒電廠在河北省晉州市開下建設以來,通過對國外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目前我國在利用作物秸稈作燃料進行生物質發電的新能源利用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若按每座電站年燒秸稈20萬t,發電量為1.2億kw.h計算,每年可節約煤炭16萬t,減少S02排放量60多t,減少煙塵排放量400t。按照秸稈100元/t的收購價測算,通過收購秸稈,每年可使農民增收2000萬元。秸稈發電不僅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5.7秸稈生產輕質隔墻板及裝飾裝修材料該項目的設備制造和生產工藝簡單實用,秸稈利用率高,技術成熟,制成的各種材料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工業行業標準》和《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JGIT169-2005標準。
5.8以秸稈作基料發展食用菌產業將農作物秸稈粉碎發酵后作為食用菌的生長基料,可以培育出平菇、香菇、金針菇及猴頭菇等多種高檔食用菌品種,市場前景看好。此外國內外對于秸稈發酵產乙醇和熱解液化技術的研發也已取得一定的突破。但由于秸稈纖維素木質素、高效轉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科技難題,現有技術投資和生產成本較高,距大規模商用尚有相當大的距離,需要進一步進行技術攻關,尋求新的突破口,富通新能源除了生產銷售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等生物質燃料成型機械設備外,還大量銷售楊木木屑顆粒和玉米秸稈顆粒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