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項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全球性大氣污染的進一步加劇,減少CO2等有害氣體凈排放量已成為世界各國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焦點.由于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燃燒CO2的凈排放量基本為0,NOX排放量僅為燃煤的1/5,SO2的排放量僅為燃煤的1/10,因此,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是世界范圍內進行生物質高效、潔凈利用的一個有效途徑.目前,歐美一些國家多以木本生物質為原料生產顆粒狀生物質成型燃料,并開發了壁爐、蓄熱式爐、顆粒燃料爐等專用爐具.據報道,2006年歐洲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消費量約為450萬t,其中瑞典的產量約為145.8萬t,消費量約為168.5萬t,產銷量居世界首位.生物質成型燃料除定點供應給發電廠和供熱企業以外,還以袋裝的方式在市場上銷售,已經成為許多家庭首選的生活燃料,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是客戶們壓制顆粒飼料不錯的選擇。
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煤炭、石油等礦物資源的過度消耗已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中國政府也高度重視秸稈等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年產生物質成型燃料將達5000萬t.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指出,到2015年我國年產生物質成型燃料將達2000萬t.目前,我國各種生物質成型燃料年產量還未達到100萬t,生物質成型燃料的使用符合"低碳排放,減少污染"的環境保護大趨勢.因此,加大對以農林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推廣力度,勢在必行.
中國農作物秸稈和農林產品加工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每年僅農作物秸稈就達7億t.江山市是一個農林業大市,水稻、油菜和小麥三種主要農作物秸稈的年產量約12萬t.據調查,2008年江山市共有115萬m3原木,除10萬m3外運外,其余均在本市進行加工,其木材剩余物的數量可達36萬m3.另外,江山市又是白菇之鄉,全年共種植白菇有3億袋,其下腳料就有6萬t.目前,這部分寶貴的資源除了一部分用于牲畜飼料和少量還田外,田間地頭或直接焚燒的農林廢棄物逐年增加,甚至直接被廢棄在田間、路邊.這種污染在收獲季節集中排放,每年春 秋兩季由于焚燒而引起的煙霧既污染大氣環境,又影響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也常常引發火災,使得短時間內大氣質量嚴重惡化,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秸稈焚燒現象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但露地焚燒秸稈是個久治不愈的頑癥,實際取得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秸稈的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出路沒有得到較好解決.由于農作物秸稈具有資源分散、能量密度低、容重小、儲運不便等缺點,國內又缺乏規模化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的高新技術和設備,制約了秸稈作為一種潔凈環保能源的推廣與應用.
生物質原料經干燥和粉碎等預處理后壓縮成型,體積縮小為原來的6-8倍,密度為0.8-1.3t/m3,能有效改變其燃燒特性.生物質成型燃料運輸、儲存和使用方便,燃燒效率高,作為一種清潔環保燃料可替代煤炭和燃油,有利于節能減排.因此,在我國未來的能源消耗中,生物質成型燃料將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生物質成型燃料大大提高了生物質作為燃料的品質,為農林廢棄物的異地運輸和使用創造條件,可廣泛用作區域采暖、蒸汽和熱水供應等鍋爐燃料,可為規模養殖場、作物栽培溫室和農產品加工廠集中供熱,也可進一步炭化處理,得到優質生物炭.因此,將農林廢棄物加工轉換為致密成型燃料,具有顯著的產業化推廣應用前景.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性石油危機的沖擊和環保意識的提高,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開發和高效轉換生物質能.日本研制出棒狀燃料成型機及相關的燃燒設備,美國開發了生物質顆粒成型設備和燃燒設備,在25個州興建了日產量為250-300t的樹皮成型燃料加工廠.西歐一些國家(荷蘭、瑞典、德國、比利時、芬蘭、丹麥等)也先后研制生產了沖壓式成型機、顆粒成型機及配套的燃燒設備,相繼建成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型生產廠家,機械驅動活塞式成型燃料生產廠等多個,成型設備及成型燃料進入了商業化運作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顆粒成型技術獲得突破,東南亞國家的生物質成型燃料行業發展迅速,泰國、印度、菲律賓等國都先后建成了多家生物質固化、炭化專業生產廠.目前,日本、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技術及設備的研發已經趨于成熟,相關標準體系也比較完善,主要以木質生物質為原料生產顆粒燃料,形成了從原料收集、儲藏、預處理到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配送和應用的整個產業鏈的成熟技術體系和產業模式,已在加熱、供暖、干燥、發電等領域推廣應用.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并開始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的研究開發,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塊狀或棒狀成型機上. "八五"初,林業部林產化工研究所、西北農業大學、江蘇連云港市車站糧食機械廠等單位對螺旋軸熱壓成型技術進行研究."八五"期間,中國農機院能源動力所、遼寧省能源研究所、中國農業工程規劃設計院、原浙江農業大學農村能源研究所等單位對生物質沖壓式壓塊、螺桿擠壓式壓塊技術及裝置進行研究開發.由于對熱壓成型模具結構與工藝參數、螺桿軸等關鍵零件的磨損機理等缺乏深入研究,影響生物質成型技術的推廣與產業化.我國生物質顆粒壓縮成型技術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國內生產的顆粒成型機大多從飼料制粒機改進而來,如上世紀90年代中國林科院林化所與江蘇正昌集團合作研制的環模造粒機,上海申德機械有限公司研制的環模造粒機等,進入21世紀以來,一些企業相繼生產顆粒燃料成型設備,如濟寧市田農機械有限公司、江蘇溧陽華生生物質機械有限公司等.國內生產的成型燃料設備普遍存在原料烘干設備不配套、技術參數難以控制,壓縮顆粒出料不穩定、不均勻,設備連續工作時間較短,關鍵零件如模具使用壽命較短,這些均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規模化生產的主要技術瓶頸.
生物質成型燃料與常規生物質和煤相比,其燃燒特性都有很大差別.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過程中爐內空氣流動場分布、爐膛溫度場分布、過量空氣系數大小、受熱面布置等都需要重新設計考慮.國外如日本、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設備已經定型,具有工藝參數合理、操作自動化程度好、熱效率高、排煙污染小等優點.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相關技術與國外仍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燃燒設備基本上是依據傳統的燃煤鍋爐結構進行變型設計,沒有按照生物質燃料高揮發份、高焦油含量等特性,從生物質燃燒機理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試驗,秸稈成型燃料難以適合較大規模設備上的應用.在未弄清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特性的情況下,一些單位盲目地把原有的燃煤設備改為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設備,改造后的燃燒設備存在爐膛的容積、形狀與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不匹配等情況,致使設備燃燒效率及熱效率較低,排煙中污染物含量高.
由于歐美國家大都采用林業殘余物(如木材等)壓制成型燃料,與我國生物質資源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的情況并不相符,因此從歐美國家引進的燃燒技術并不適合我國國情,存在著價格高、使用燃料品種單一、易結渣、燃爐易沉積腐蝕、電耗高等問題,而東南亞一些國家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設備大多數為炭化爐與焦炭燃燒爐,直接燃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的設備較少,同時這些燃燒設備存在著加工工藝差、專業化程度低、熱效率低、排煙污染嚴重、勞動強度大等缺點,燃燒設備還未定型.因此,為使生物質成型燃料能穩定、充分地燃燒,根據成型燃料燃燒特性進行系統設計,對現有燃煤鍋爐進行技術改造并設計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燃燒設備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和設備等方面已有廣泛的研究,但有關生物質壓縮成型制取顆粒燃料的致密成型工藝、燃料的物理力學特性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國內對成型燃料的燃燒特性和配套的專用燃燒設備的研究還相當缺乏,建立年產10萬t生產規模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線還缺乏實踐.
本項目通過研究農林廢棄物的高效烘干預處理技術、顆粒燃料致密成型技術,完成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規模化加工生產線示范點建設;通過生物質顆粒燃料高效燃燒技術研究,提高顆粒燃料的燃燒效率,擴大其應用途徑,并促進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產業鏈的形成.本項目建立年產10萬t的生物質成型燃料規模化生產線和鍋爐成型燃料應用示范點,旨在積極推動浙江省乃至國內其他地區規模化開發利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發展進程,杜絕秸稈隨地焚燒現象,還可以給農民帶來增收.本項目的研發對農林廢棄物的有效利用、減輕燃燒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三、研究開發內容和技術關鍵
1、研究開發內容
(1)生物質原料干燥預處理技術和裝備研究
研究熱風濕度和風速風量對農林生物質原料(杉木屑和作物秸稈)的水分和熱量傳遞的影響,研究在不同干燥階段生物質原料顆粒水分和熱量傳遞規律,以及不同干燥工藝及參數對生物質原料顆粒干燥能耗及干燥品質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改進大管徑連續烘干機結構,提出合理設計方案和運行工藝.建立年產10萬t規模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相配套的原料烘干生產線.
(2)生物質顆粒燃料高密度擠壓成型技術和裝備研究
研究農林生物質原料在環模造粒機中高密度擠壓成型的技術工藝,提高不同生物質原料在相同成型機組中的加工適應性;優化原料粒度分布、含水率、溫度和模具結構等對成型工藝的影響,降低成型過程能耗,并改善顆粒成型燃料的物理力學性能和燃燒性能,解決國內現有技術存在的加工原料單一、成型能耗高、連續加工生產不穩定、模具易磨損等產業化瓶頸.
(3)生物質顆粒燃料清潔燃燒技術和設備的研究
研究生物質顆粒燃料在固定爐排、移動爐排和旋轉爐篩中高效燃燒熱利用技術工藝參數.研究生物質顆粒燃料爐體結構(燃燒室結構)和熱工參數對熱效率和煙氣污染成分的影響,擴大輻射傳熱面積,提高鍋爐效率.研究在蒸汽鍋爐中用顆粒燃料替代常規能源煤炭的技改措施,并研制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顆粒成型燃料鍋爐專用燃燒器,編制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設備相關標準規范.
(4)生物質顆粒燃料規模生產和應用示范點建設
以農林廢棄物為主要原料,建立1個年生產能力10萬t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和1-2處顆粒燃料鍋爐燃燒供熱或供蒸汽應用點,形成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生產、鍋爐燃燒、客戶服務等配套的市場和技術體系.對示范工程的運行成本及收益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從原料收購,勞動力成本,生產系統能耗,設備折舊,模具耗材更換,到最終產品售價整個流程進行財務方面的評估,核算實際生產能力和利潤,為大規模產業化技術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2、技術關鍵
(1)干燥工藝參數對生物質原料顆粒干燥能耗及干燥品質的影響規律,降低生物質原料烘干過程能耗,提高生產率.
(2)生物質顆粒燃料擠壓成型壓縮比等工藝參數的優化,成型模具結構的優化設計,顯著提高設備的成型能力和效率,提高成型燃料產品密度和熱值,提高環模表面耐磨損性能,連續工作能力超過500t.
四、預期目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應用或產業化前景)
1、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設備單臺處理能力700~1000kg/h,能耗小于90kWh/t,成型率大于85%.
(2)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密度1.0~1.2g/cm3,水分小于12%,熱值大于17MJ/kg.
(3)生物質顆粒燃燒爐設備熱效率達到68%以上,煙塵排放達到國家Ⅰ類地區的環保要求,生產用加料和燃燒設備實現機械化自動化運行.
(4)經濟效益:年產1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按照生產加工成本380元/t,銷售價格800元/t測算, 可年增產值8000萬元,年增利潤4800萬元,年增稅金800萬元,同時可增加農民收入.
2、應用或產業化前景
本項目的研發是建立在江山市有豐富的農林廢棄物原料基礎上,研發的技術和研制的生產線設備首先在江山市示范點應用,待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后向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推廣.
為減輕城市空氣污染,許多地市已嚴格禁止燃煤鍋爐的使用,同時大力推廣使用油、電、氣等清潔燃料的燃燒設施,但無論是燃油、燃氣還是電熱,運行成本都將數倍增加.而通過生物質致密成型加工為燃料使用,運行成本僅為燃油鍋爐的40%,可大大降低使用者的燃料費用支出,因此生物質成型燃料現已成為替代燃煤的最佳清潔燃料.本項目的實施,可以使農村大量的農林廢棄物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時節省天然氣和煤、電等能源消耗,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產業化應用前景樂觀.
五、研究方案、技術路線、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
1、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
(1)總體技術路線及措施
在調研國內外有關農林廢棄物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及應用設備的研制狀況的基礎上,分析現有各種技術和設備存在的問題,進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確定關鍵零件結構改進設計方案.將農林廢棄物原料烘干等預處理與顆粒燃料壓縮成型工藝組合集成,調配連續生產運行參數,并研發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提供可替代燃油、燃氣和煤炭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產品,改造現有燃煤鍋爐并設計生物質顆粒燃料專用鍋爐,建立一個年產10萬噸的顆粒燃料加工生產示范點,為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生產和燃燒設備的應用及推廣進行技術輻射.
圖1 總體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圖
(2)生物質原料烘干預處理及物料送配技術與設備研究
在調研總結國內外有關生物質原料烘干技術與設備狀況的基礎上,總結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原料經粉碎、烘干預處理后的理化特性,并根據成型燃料規模生產線的設計要求,研究能耗低、產量高、作業環境清潔的烘干技術和工藝,研究不同原料混合、輸送和分配系統,滿足同一條生產線中多臺顆粒成型機同時作業對物料喂入的要求.
以杉木屑和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原料顆粒為試驗對象,固定干燥溫度,通過變頻技術,改變風機風量,在不同的風量下,對試驗對象進行干燥加工,測得其干燥性能曲線及相關數據;然后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出該干燥試驗的水分擴散系數,通過比較不同風量下的水分擴散系數,分析風量對傳熱傳質的影響.然后固定干燥溫度和風量,通過熱泵除濕技術,改變熱風的濕含量,用幾個不同濕含量的熱風對試驗對象進行干燥加工,測得其干燥性能曲線及相關數據;然后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出該干燥試驗的水分擴散系數,通過比較不同濕含量熱風干燥的水分擴散系數,分析濕含量對傳熱傳質的影響.測定原料顆粒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含水率下的密度、孔隙率、熱容、導熱系數等物性參數,建立傳熱傳質模型,并對模型進行試驗驗證.試驗不同干燥工藝及參數對原料顆粒干燥能耗及干燥品質的影響,通過測定不同干燥工藝、不同干燥參數下干燥加工的能量消耗及產品的特性,分析比較不同干燥工藝及參數對原料干燥能耗及干燥品質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確定大直徑連續烘干機的工藝參數,進行結構優化設計.
圖2 生物質原料烘干及物料送配流程圖
(3)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型技術及設備研究
整個系統包括原料提升機、旋風除塵器、顆粒機料倉與顆粒成型機、斗式顆粒提升機、冷卻器、成品包裝等工藝環節和設備組成.進行環板模工藝的改進試驗,對已預處理的粉料生物質進行擠壓而制成顆粒燃料.對關鍵設備顆粒成型機結構、模孔結構以及成型工藝參數進行研究和優化設計,確定成型壓力、溫度、原料粒度和含水率等最佳成型工藝參數.
針對各種不同原料的壓縮比、成型溫度和含水量進行優化設計.成型過程牽涉到流變過程,影響成型結果的關鍵因素是原料類型、成型溫度、原料含水率和擠壓條件.由于成型溫度在100℃以上,原料中的水分蒸發為水汽混雜在成型物料中.通過研究氣體流場的分布情況可以反映成型后的致密程度,對原料含水率具有指導意義.然后利用計算機有限元技術建立生物質原料成型模型,模擬原料在不同擠壓條件下,成型過程中應力應變以及溫度場、氣體流場的變化趨勢,尋找成型的最優條件.在給定的擠壓條件(壓力、空間)下利用三維建模軟件、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成型模型,模擬成型過程,綜合所得數據,找出成型最優化的條件.根據給定擠壓條件設定載荷、約束、邊界條件,通過對選定杉木屑等物料力學模型的分析模擬成型過程中擠壓區內應力的變化情況以及物料的流動變形過程,得出相應的數據.研究擠壓空間和壓力的關系,通過對應力應變的分析來確定最優的擠壓條件.確定擠壓條件后,選擇合適的數學模型來模擬溫度場和氣體流場的變化、分布情況,通過圖形以及數據反映成型時溫度及水汽對成型燃料間隙和應力狀態的影響,指導對原料含水率以及成型溫度的控制.
圖3 生物質顆粒燃料致密成型系統流程圖
(4)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技術和設備研究
農林廢棄生物質是由碳、氫、氧等元素組成的,通過顆粒燃料加工設備擠壓成型為顆粒燃料后,其物理化學特性發生改變,因此,需通過試驗研究分析顆粒燃料的燃燒特性,確定最佳工藝參數.將顆粒燃料送入燃燒設備的貯料倉內,貯料倉內的顆粒燃料由自動控制送入量的加料機構送往燃燒室內燃燒,相繼完成干燥、干餾熱解和燃燒等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過程,產生的灰渣由螺旋輸送機構排至灰倉.
2、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
該課題由項目申報單位和合作單位共同承擔,由申請人主持全面工作和組織實施,負責項目研究任務分工落實、進度安排.項目由企業單位和高校共同組建項目攻關小組,結合各單位的人才和資源優勢,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實現產學研合作優勢互補,確保該項目順利完成.
項目申報單位有著多年從事生物質能源開發、應用和推廣的工作經驗,在本項目中主要承擔成型工藝開發、樣機調試及示范點建設和技術推廣應用等任務.合作單位有生物質能開發、機械及電子工程裝備研發技術力量,項目研制過程所必需的實驗儀器設備配備齊全,在本項目中主要承擔成型技術與設備、成型燃料燃燒設備設計和性能測試等任務.
六、計劃進度安排
(1)2011.01—2011.3 調研國內外有關農林廢棄物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及應用設備的研制狀況,分析存在問題,確定初步的研究設計方案.
(2)2011.04—2011.08 農林廢棄物原料的干燥工藝方案研究,不同生物質原料在環模成型機中制備顆粒燃料的技術工藝研究.
(3)2011.09—2012.02 顆粒燃料壓縮成型工藝研究及參數優化調配,實現設備的連續工業自動化生產,年產10萬t生物質成型及燃料示范工程規劃設計.
(4)2012.03—2012.07 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特性研究和高效燃燒器的研制.編制成型燃料燃燒設備相關標準規范.
(5)2012.08—2012.10 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生產線樣機調試和應用性能考核試驗.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示范工程建設.
(6)2012.11—2012.12 技術資料整理,項目總結和結題驗收.
七、現有工作基礎和條件
1、項目承擔單位已建成年產5萬t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
本項目申報單位多年來致力于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開發和生產經營,目前主要利用江山豐富的木材剩余物資源,已在江山市建成年產5萬t生產能力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初步形成一個集生產、銷售、服務咨詢于一體的經營網絡,產品性能、規模實力、知名度、銷售量均在行業前列,有較強的生產條件和經營能力,并且與浙江省著名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進行工藝參數的調試和產業化推廣示范,能確保本項目研發任務的順利完成和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江山市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和白菇種植廢棄資源,擴大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能力,建立年產10萬t的集生物質原料烘干、擠壓成型生產線.
2、項目申報單位與浙江省內著名高校已建立起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項目合作單位有國家級和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可為本項目的試驗及顆粒燃料性能檢測分析提供支撐條件.項目合作單位曾承擔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設施園藝育苗生產線的研制及其產業化"課題(2009年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廳重點項目"農作物秸稈切碎及壓縮成型成套設備的研制"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重點項目 "秸稈收集固化成型關鍵技術及裝備"秸稈壓縮成型技術研究子課題等多項,承擔中埃合作交流項目"棉桿等農作物秸稈壓縮成優質固體燃料的研究",與美國普渡大學的國際合作項目"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技術及高效燃效燃燒爐研究",中德合作生物質利用項目等.在農作物秸稈切碎、致密成型和高效燃燒的應用基礎方面已有多年研究工作積累.在生物物料烘干技術,生物質高密度成型機理,農作物莖稈切碎技術,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物理品質特性研究,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熱解燃燒特性試驗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了學術論文70多篇,已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如"一種生物質棒狀燃料預熱及擠壓成型機"、"家用直燃式氣化爐"、"小型生物質氣化爐燃氣凈化和余熱利用裝置"等.為本項目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項目課題組人員由機械、電子、能源、自動控制等多學科交叉組合而成,既有長期從事科研又有從事生產的產學研相結合.項目合作單位擁有優越的實驗研究條件和追蹤國際發展前沿的能力,依托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本項目的工藝技術研發、樣機試驗及性能檢測所需的試驗儀器如壓縮成型機、生物材料標準萬能試驗機、差示掃描量熱儀、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等配備完善,能保證本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完成.
八、經費預算與籌措
1、經費預算
金額單位:萬元
序號 概算科目名稱 合計 財政撥款經費 自籌經費
(1) (2) (4) (5)
1 一、經費支出(合計) 1500 10 1490
2 1、廠房 1000
1000
3 2、設備費 280
4 (1)購置設備費
232
5 (2)試制設備費
3 45
6 (3)設備租賃費
7 3、材料費 145 1 144
8 4、測試化驗加工費 14 1 13
9 5、燃料動力費 9 1 8
10 6、差旅費 5 0.5 4.5
11 7、會議費 3 0.5 2.5
12 8、合作、協作研究與交流費 11 0.5 10.5
13 9、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 3.5 0.5 3
14 10、人員勞務費 15 0.3 14.7
15 11、專家咨詢費 5 0.2 4.8
16 12、管理費 4.5 0.5 4
13、其他開支 5 1 4
1 二、經費來源(合計) 1500
2 1、申請財政經費 10
4 3、自籌經費 1490
5 (1)單位自有貨幣資金 1040
6 (2)其他資金 450
市財政科技經費撥付進度申請 第1年第2年金額64比例(%) 60 40
2、經費預算說明
(1)承擔單位和相關部門承諾提供的支撐條件
項目承擔單位保證申請內容的真實性.如獲資助,我單位將履行所承擔的職責,嚴格遵守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切實保證工作時間,提供項目所需的一切設施、設備,認真開展工作,及時報送有關材料.
(2)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與項目研究的相關性、概算方法、概算依據
概算科目名稱 金額 概算說明1、廠房 1000
2、設備費 280 購置電機、物料輸送等設備180萬;購置溫度、壓力、風速傳感器,數據采集卡及計算機5萬;試制模具、夾具和組裝專用工具等設備95萬3、材料費 145 顆粒燃料加工及應用設備樣機試制材料費
4、測試化驗加工費 14 原料分析、成型設備樣機測試、顆粒燃料分析測試、燃燒設備樣機測試、系統調試等費用
5、燃料動力費 9 水電消耗、動力費
6、差旅費 5 調研、示范點協調等差旅費
7、會議費 4 學術會議、項目鑒定驗收等會議費用
8、合作、協作研究與交流費 11 項目合作開發、協作研究與交流,包括國際交流費用
9、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 3.5 文獻檢索、查新、知識產權事務費
10、人員勞務費 15 設備加工人員勞務費10萬(在自籌經費中開支),聘請的臨工、研究生等勞務費5萬(在財政撥款經費中開支)
11、專家咨詢費 5 聘請專家支付的費用
12、管理費 4.5 項目管理費
13、其他開支 5 其他不可預見費用
3、資金籌措方案
項目總投資為1500萬元人民幣,資金由本項目申報單位自籌1040萬元,銀行貸款450萬元,申請科技經費補助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