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原料豐富。在已查明的油料植物中,種子含油率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0多種,能夠規模化培育利用的喬灌木樹種有10多種。
其次,可以利用邊際性土地種植非糧能源作物。據專家介紹,我國存在約1億公頃的山地、灘涂、鹽堿地等邊際性土地,不宜種植糧食作物,但可以作為能源等專業植物種植的土地。按這些土地的20%利用計算,每年約生產10億噸生物質,每年至少可產一億噸。
第三,我國農林業的廢棄物都可作為生物能源原料。我國每年生產糧食5億噸,產生秸稈近7億噸,這都可以成為生物能源的主要原料。此外,農業生產中的畜禽糞便,森林中的枯枝腐葉,城市的工業有機廢棄物,城市生活中廢棄的廚余垃圾、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機物質都可以轉化為生物能源。
根據生物質能資源可獲得量,假設能源植物部分(制生物燃油)按2020年、2030年、2050年分別取可獲得量的30%、50%、70%的利用率(綜合考慮市場需求、技術經濟性和政策等因素)計算;其他資源主要用于生物質發電,按2020年、2030年、2050年分別取可獲得量的20%、40%、60%的利用率計算,發電效率按20%計算。那么到2050年我國生物質能資源可開發量接近10億tee,其中能源植物(制生物燃油)3.6億tee,占到了30%以上的份額。
根據 《2007年新能源行業風險分析報告》顯示:預計,到2050年生物質發電量可達到5900億kWh,按當量值計算相當于0.72億噸標準煤按等價值計算相當于替代了2億噸標準煤(占當年能源需求總量的4.4%)。生物燃油的意義更為重大,到2020年、2030年、2050年分別貢獻了我國石油需求的6。8%、14.2%、30.2%可為我國的石油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將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編制的生物能源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定如下:
突出區域特色、技術創新和節能環保,加快培育我國生物能源產業。
1.能源植物。充分利用荒草地、鹽堿地等,以提高單產和淀粉含量、降低原料成本為目標,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專用作物新品種。以黃連木、麻瘋樹、油桐、文冠果、光皮樹、烏桕等主要木本燃料油植物為對象,選育一批新品種,促進良種化進程;積極培育與選育高熱值、高產、速生的喬木和灌木樹種,以及高含油率、高產的油脂植物新品種(系),建立原料林基地;改進沙柳、檸條等沙生灌木資源培育建設模式,提高灌木資源利用率,建立沙生灌木資源培育示范區。積極研制一批基因工程油用植物新品種。
2.燃料乙醇。支持以甜高梁、木薯和菊芋等非糧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加快以農作物秸稈和木質素為原料生產乙醇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實現原料供應的多元化;優化燃料乙醇生產工藝,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綜合效益;逐步擴大燃料乙醇的生產規模和乙醇汽油的推廣范圍。
3.生物柴油。支持以農林油料植物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加強清潔生產工藝開發,提高轉化效率,建立示范企業,提高產業化規模。開發餐飲業油脂等廢油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加快制定生物柴油技術標準,加快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產量化進程。
4.生物質發電和供熱。加快研制大型高效生物質連續氣化裝置,開發生物質燃氣高效凈化技術,積極開展秸稈、木屑等農林廢棄物直燃和氣化發電示范工程,大力支持以灌木林和柳樹等燃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示范;加大規模化沼氣技術開發力度,大力發展集約化專業養殖場沼氣工程、利用有機廢棄物的大型工業沼氣工程,建設一批高技術、高水平的沼氣發電供熱供氣示范工程。加強戶用沼氣池、特別是秸稈為原料的沼氣池的技術開發,大力普及農村沼氣。
5.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積極發展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技術,鼓勵利用農作物秸稈、林木剩余物,加工致密成型燃料,為農村、林區提供使用方便、清潔環保、燃燒效率高的能源,減少農村燃料消耗對林木等植被的破壞,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專業壓制生物質成型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