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耕地15億畝,年產秸稈7億t,開發秸稈利用的新方法對農作物秸稈的增值、農民的增收、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發展生態畜牧業和退耕還林還草有較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作物秸稈不再是做飯和取暖的主要能源,秸稈作為燒柴的比例逐年下降,許多地區大量農作物秸稈被焚燒、風化、霉爛,不僅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而且造成環境污染,成為地區一害。內蒙古、新疆等牧區因過度放牧導致草場急劇退化和沙漠化,改放牧為圈養,飼料十分短缺。隨著社會進步,為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改善膳食結構,提高奶的用量,養牛小區和養牛基地迅猛發展。飼料短缺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將農作物秸稈飼料化成為當前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1、秸稈的利用情況
我國每年農作物秸稈的產量達7億t,其中玉米秸稈的面積、產量最大,利用潛力也最大。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秸稈很少再用于燒飯、漚肥、用作飼料的數量不到5%,利用秸稈還田、副業加工少于5%,農村出現大量的積壓閑置,大量焚燒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也對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秸稈機械還田,雖然進度快,可以增加土地的有機質,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秸稈還田既不好平整土地,也易造成土地透氣死苗,澆水滲水量大,同時也易生病蟲害。長期秸稈機械還田會造成土地養分失調。
國家早在“九五”計劃期間,國務院就頒布了《關于1996—2000全國秸稈養畜、過腹還田項目發展綱要》0 2002年10月,農業部推出十大生態農業模式“平原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國家科技部“當前優先發展領域”,以及天津市農業結構調整等政策將農作物秸稈深加工和牧草產業化列入重點和優先發展戰略。尤其是植物秸稈過腹還田要求的提出,不僅給農民增收指明一條生財之路,而且促進了牛羊養殖業的發展。發展秸稈飼料能帶動玉米、牧草種植和產業化生產,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可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發展秸稈飼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而且還可以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充分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既符合我國國情,也順應國家大政方針。
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壓制成生物質顆粒飼料燃料,這樣不僅做到了秸稈的綜合利用,而且還可以使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何樂而不為呢。
2、制約秸稈飼料產業發展的因素
影響我國秸稈利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飼喂價值低,消化率僅30%.45%,粗蛋白含量3%.6%,質地粗糙,不易采食。如果只直接飼喂秸稈,其有效進食能量遠不能滿足反芻家畜的需要;其二是容重小,體積小,僅為20—30kg/m3,無法作為商品運輸貯存,“十里不運草,百里不運糧”;其三是我國農牧業生產率低下,先進的秸稈利用技術加工成本高,產品價格很難被傳統的養殖業所接受。
利用農作物秸稈,經過壓塊處理使其成為優良的飼料產品,是便于秸稈長途運輸,實現產業化的一項途徑。目前,國內生產秸稈飼料壓塊機的廠家,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內蒙等地區,這些廠家的產品有的在試制中,有的已投放到市場,但經用戶使用還存在一些設計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現在:一是生產效率低,在北方天氣寒冷地區,不能正常生產,壓制的飼料塊達不到熟化溫度,導致成型率低或根本無法生產,降低產量。二是生產出的飼料沒有質量保證,飼料塊中有時有鐵絲、鐵釘等物混入,給牛羊等安全進食帶來隱患。三是能耗高,其它廠家在喂料傳動機構中,專設喂料輸送電機,而1臺機械由2臺電機傳動,不僅加大了設備電耗,而且加大了維修成本。四是設備使用壽命低、事故率高,多數廠家設備為懸臂單支撐,剛性不足,主要零部件材質不耐磨,降低了設備的使用壽命。五是售價高,配電功率大。每臺售30萬元左右,配90kW電機,大多數農民買不起,既便買得起,90kW的配套電源也不好解決。不適應廣大農民使用。
3、大力發展秸稈壓塊技術促進產業化發展
秸稈壓塊飼料是秸稈在高溫高壓下把半纖維和木質素撕破變軟,從而易于消化和吸收,消化率比玉米秸稈提高25%,且具有一定的糊香味,采食率100%.玉米秸稈壓塊飼料喂肉牛時與喂玉米秸稈相比增重提高15%,奶牛產奶量提高16.4%。此外,壓塊飼料的密度比玉米秸稈提高10~15倍,便于運輸和貯存,儲運成本可降低70%。
由于畜牧業迅猛發展,對飼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國牧區由于載畜量過大,草原退化、沙化嚴重,改放牧為圈養是保持草原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舍養牛羊飼料不足是必然解決的問題。飼料業還具有廣闊的國際市場。日本與韓國的飼料資源極為短缺,每年從我國進口大量粗飼料。日本每年需進口飼草800萬t。歐洲養牛業從瘋牛病中吸取了教訓,也開始向飼草類飼料轉移。天津地理位置優越,秸稈壓塊飼料成為日、韓飼料進口的首選。在國內,秸稈壓塊飼料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內蒙等省生產最多,但年總生產能力沒超過10萬t,而天津、北京、內蒙地區的年需求量就高達360萬t以上。因此,發展秸稈飼料前景十分廣闊。
發展秸稈飼料加工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秸稈飼料,可帶動畜牧業的發展,促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增值,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可獲得規模經濟效益。農民可自己購買秸稈飼料壓塊機利用豐富的秸稈資源生產壓塊飼料。以一臺壓塊機增加13人就業計算,年產300臺壓塊機設備可增加就業3 900人。農民還可以把植物秸稈送到飼料加工廠,每噸可獲得80余元的收入。本項目已成為許多農民增加收人的好營生。再有,發展秸稈飼料利用了資源,改善了環境,避免了大氣污染,使農業廢物秸稈變廢為寶,為億萬城鄉居民造福。
因此,通過
秸稈壓塊機技術的應用,使其成為成本低、適合國情的秸稈飼料加工方法,將農作物秸稈資源轉化為商品,形成產業化經營,從而使秸稈得到有效地利用,使季節間、地區間飼草得以均衡供應,為舍飼、半舍飼提供充足飼草,保障糧食安全,保證節糧型畜牧業的穩定發展,同時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十分重要的社會效益。